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2章 强兵也是为了富国(本章有设定插图)

两江海军在提出“帝江”级炮舰的建造指标时,考虑到要兼顾内河的作战需求,所以舰体的吃水被设计得较小。

由此造成该级舰的航行性能,在相对静水的状态下比较优异。但在外海航行时,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
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,但总体来说“帝江”级仍然是一型比较成功的战舰。两江海军对之很是满意,也增添了继续发展该型舰的信心。

于是便在“帝江”号尚未完工之时,就在其基础上,又改进建造了一型新舰,这便是“文鳐”级炮舰。

“文鳐”级也建造了4艘,仍由江阴海军造船厂和通州海军造船厂各建2艘。并且在“帝江”级各舰下水后,利用空出的船台紧接着开工。

四舰在1886年8月至1887年12月之间建造完成,单舰总造价合近3万英镑。

“文鳐”级在设计上,更优先的考虑了航海的性能。至于浅水内河的需要,两江海军准备学习英法等国的经验,靠改造武装一批舢板或民船来解决。

因此“文鳐”级相较“帝江”级有所放大,但外观十分相似。继续采用长艏楼船型,这种结构也逐渐成为日后两江海军舰船设计的重要风格,而被延续下去。

其舰体为钢制,垂直型舰艏,双桅单烟囱布局。舰身全长67.2米,宽9.2米,吃水2.7米,正常排水量760吨。

动力系统采用2台卧式双气缸复合往复蒸汽机,双轴推进,配有2座圆形火管锅炉,最大输出功率1,500马力,设计航速15节。

当煤舱满载时,以10节航速可以续航3,500海里。全舰平时共编有官兵105人。

“文鳐”级的指挥塔设在艏楼的后方,以50毫米的钢板作为防护。

主要武器为2门光绪六年型35倍径100毫米火炮,分别沿中线布置在艏楼顶和舰艉甲板,每门炮带有40毫米钢板制成的简易炮盾。

其他武器包括,4门光绪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0倍径57毫米速射炮,和4部光绪三年型加特林式70倍径11毫米十管旋转机关炮。

“帝江”级和“文鳐”级共八艘炮舰的建造,为暂时处在蛰伏期的两江海军加入了新鲜血液。

使海军战舰缺乏的困境多少得到了些缓解,保持住了装备更新的势头。更是维持了海军造船厂的工作量,锻炼技艺并避免人员流失。

这些努力,再加上自光绪十一年时起,就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