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8章 福慈宝地

在颐和园中走着走着,上了一座桥,然后过桥后到了一个亭子。

这亭子挺大的,亭子前面还有一个介绍台,上面写着简介:十七孔桥。

我们赶紧回头看,还煞有介事地数了一遍桥洞,果然是十七孔。但是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游客,我又觉得或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注意到了这座桥。

我留下了一张与亭子的合影,没有拍桥——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头让我失去了拍照的兴趣。

而且我想,我拍下桥的照片,以后不见得能够想起这是什么;而我拍下有简介牌子的亭子的照片,或许多年之后我还可以通过照片确定自己来过北京、来过颐和园、来过十七孔桥。

周建看了简介之后,也想起了很多东西,他开始给我们讲十七孔桥的故事,之后我还用手机查了一下——幸亏现在手机已经能用浏览器,真的是太厉害了,竟然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!

十七孔桥,顾名思义,是由十七个石拱门组成的桥梁。这些石拱门大小不一,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湖面上,宛如一道长虹横卧。每个石拱门的两侧都刻有精美的石雕,图案各异,有龙、凤、狮子、麒麟等吉祥物,还有花草、山水等自然景观。这些石雕线条流畅,形象生动,展现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。

站在十七孔桥上,可以俯瞰昆明湖的全貌。湖水清澈见底,波光粼粼,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亭台楼阁。微风吹过,湖面泛起层层涟漪,十七孔桥的石拱门也随之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。

除了十七孔桥本身的壮丽景色,其周围的环境也是美不胜收。桥的两岸种满了柳树和桃树,春暖花开时节,柳绿桃红,美景如画。沿着桥边的步道漫步,可以欣赏到万寿山、玉澜堂、乐寿堂等历史古迹,感受古代皇家园林的气派。

关于十七孔桥的历史,据史书记载,它建于清乾隆年间,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母亲六十大寿而下令建造的。在建造过程中,乾隆皇帝对桥梁的构造和质量极为关注,特地派遣了一批能工巧匠进行设计和施工。完工后的十七孔桥成为了颐和园中一处标志性的景点。
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十七孔桥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。其中最着名的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。在这场战争中,颐和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,许多建筑被焚毁或劫掠。然而,十七孔桥却幸免于难,成为了颐和园中唯一一座未被损毁的重要古迹。

这之后我们又在颐和园转了好久,虽然有些地方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