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62章梁思申

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,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;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,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,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,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,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,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,油价急剧上升。

这一潮头刚要过去,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,两伊战争爆发。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,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,产量剧减,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,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,再度引起油价上扬。

这些事件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,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,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。

以前油价较低的时候,乙烯工业利润率较高,就算成本高一些也没什么关系;但现在可不行了,油价翻了三倍还多,frc技术的前景立刻变得黯淡起来。

“最后一个原因,我国的乙烯工业以前主要跟随苏联、东德,老一辈乙烯工业的技术人员学得多是俄语;而现在欧美国家掌握了最先进的乙烯工业化生产技术,技术资料多是英文写成的。”

“再加上咱们国家外汇紧缺,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没钱购买最新的技术资料,所以对欧美最先进的技术就有些了解不够了!”

陆教授是有真材实料的,sw公司和鲁姆斯公司都是全球乙烯工业巨头,sw公司占了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,鲁姆斯公司更是夸张,巅峰时期使用他们公司技术生产的乙烯,接近全球产值的半数。

八十年代之后,国内也有大量企业引进了他们的技术,比如大庆油田、山东裕龙石化、中国石化等等;现如今这两家公司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,陆教授就断定他们的技术有前途,这水平绝对没得说。

“我明白了!”冉江想起了刘启明的话,刘总工当年学得也是俄语,金州厂的图书馆里同样没有最前沿的国际期刊杂志,他借给自己的资料也大多都是苏联和东德的,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不了解sw公司和鲁姆斯公司的技术也很正常。

现在可不是网络时代,想要什么资料网上去找就行了,还得靠人力整理搜集,搜集的效率以及效果和项目主导人的素养有着直接关系。

刘总工能力不错,但他的知识结构和见识已经落伍了,用他相对陈旧的知识体系来判断,frc技术确实很符合金州厂的现状;然而在陆教授这种能紧随国际前沿的专家眼中,fr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