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五卷:不列颠战役第十三章:(二)

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吞并了!

苏联完成对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这三个国家的吞并之后,立即开始着手实施完全占领政策。所谓的完全占领政策是,用高压政策清洗国内还在反抗的组织,并快速的建立起一个倾向于苏联、听命于苏联的‘当地政府’。

在二战开始之前,苏联就已经开始策划吞并波罗的海三国,但是当时第三帝国的政策阻碍了苏联的吞并行动,让苏联不得不把目光转到波兰、罗马尼亚、南斯拉夫等……欧洲南部国家身上,后来,第三帝国发动对波兰的战争,德——苏双方又有暗中的协议,使得苏联以极小的代价拥有了波兰的东部领土。

当时,第三帝国采取的政策是极力拉拢波罗的海三国,使其可以作为德——苏缓冲地带而存在,苏联方面也似乎觉得应该有一个缓冲地区,所以暂时放弃了入侵波罗的海三国的计划。后来,迫于第三帝国的日益强大,苏联以建立‘东方战线’为名,在英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怂恿下,重新升起了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欲望。

苏联之所以不顾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强烈抗议,武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,原因很简单。其一,波罗的海三国的存在很大一部分阻碍了苏联对芬兰的用兵。其二,英国认为有必要进行政治操作,让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之间拥有大量接连的领土,进而使德——苏两国爆发大量的军事摩擦,引发两国的对立情绪。其三,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政策改变转向拉拢波罗的海三国,暗中军援芬兰,使得苏联感受到实在的军事威胁。

德意志对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没有感到意外,这是军事扩张的必然性,也让德意志第三帝国有了建立防线,调派更多的军队前往东方的借口。

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前,德意志最高统帅部就已经在制定代号为‘巴巴罗萨’的军事计划,计划中,波罗的海三国必需被苏联占领,让德意志第三帝国有增兵的借口。另一方面,苏联对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、立陶宛的侵略,也可以造成德意志第三帝国注意力被拉向东方的假象,为未来登陆英国做迷雾工作。

直至消息传回柏林,法国前线的国防军部队已经完全突破‘魏刚防线’,兵指法国前首都——巴黎。

克莱斯科的装甲集群推进至埃夫勒,并已做好准备,随时可以进攻法国西部重镇——利雪。

霍特装甲集群推进至法国东部地区的拉昂,与法国东部小股集团军在兰斯前沿发生交战。

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所部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