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百二十六章陪都来了大人物

里面招待客人的是一间大敞厅,人比较多,一桌挨一桌连成一片,没办法,谁叫整个苏州文化圈的名流都来了呢。当然,那时候的文化圈人家叫士林,每个朝代修史都是有士林列传的,记载的就是文化圈的名流。不过现在在这件敞厅里的名流几乎没有一个能入《明史?士林列传》,毕竟篇幅有限,都是优中选优才能占上几行篇幅,重要的人物则有专门的列传记载。

不仅文化圈名流荟萃,还有陪都许多大人物也亲临现场,商业圈的人就不用提了,但他们在这个场合则是矮人一等。一个商人,不管你有多少钱,在身份上没法跟官家比,也不在文人的话下。

最里面的一张长桌就是招待陪都来的要人,基本都是南京六部里各司的官员,相当于后世各大部里面的一个处,这些人官职虽然不高,但手中掌握着实权,有时比尚书、侍郎还有权。

不过他们在这里却不是最引人注目的,中心人物乃是南京国子监祭酒孟梵君。

国子监祭酒只是四品官,官阶跟苏州知府韦皋一样,可是地位不同,受重视的程度就大不相同了,别说今天来这里的只是六部的司官,就是尚书侍郎来了,都得让出首席给孟梵君,原因无他,明代最重科举,也最重教育,尊师重教不是嘴上说说而已,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
两京国子监也走出许多达官,这些人对母校自然是有感情的,其他只是单纯由科举出身的也不敢小瞧,毕竟国子监不只是教育部门,更代表儒家道统的传续,所以国子监祭酒即便在朝廷上也备受重视。

然则国子监祭酒品阶为何那么低,就不能提高些吗?

回答是没办法。因为这是朱元璋定下的,属于祖上法规,后世子孙只能遵守。而且明朝官场也不唯品阶论,一般的御史只有四五品,在朝廷上别说尚书侍郎,就是大学士都畏惧三分,因为他们手中有弹劾权,如果盯上了某人,就算弹劾不倒你,也能让你名声扫地,影响仕途自不用说。

明朝官员虽然只有九个品阶,实则都有正负,也就是十八个品阶,上面还有国公、侯爵、伯爵。不过对文人最高也只能封伯爵,国公、侯爵只有武将才能享有。而国公又一般只有开国初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、跟随朱棣造反的靖难功臣才有资格赐封,后世也有个别例子,比如英宗复辟时所谓的“夺门”功臣,也是大封国公,后来却大多没有好下场。

国公、伯爵、侯爵这些又分许多等级,又世袭罔替的、有止封终身的,有传袭一代、二代等等各种说道。如此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